目前對土壤采集分析都是基于傳統方式,通過人工在實地采集樣本,然后在實驗室做進一步的分析測算。整個過程周期長,人力出差成本高,并且土壤樣本在運輸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變化,不適合大面積范圍內的土壤數據監控。
而土壤在線監測系統則具有如下優勢:
我方提供的農業智能監測方案可以實現對土壤墑情以及環境狀況的長時間連續在線實時監測??梢愿鶕嶋H應用需要,靈活選擇土壤傳感器(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EC值,土壤PH值等),空氣環境傳感器(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等),也可以將傳感器布置在地下不同的深度,來滿足土地剖面在線監測的需求。
土壤墑情及環境在線監測系統,主要由智能監測終端,數據傳輸網絡,信息平臺組成。
數據傳輸網絡是基于新一代的遠距離、低功耗的通信技術,獨立于運營商的通信網絡,助力客戶建立一個真正屬于智能農業的行業私有網絡。
終端節點采用低功耗設計,采用自主設計研發的數據傳輸模塊,集數據采集,傳輸,存儲為一體。 根據行業不同需求,可定制開發整合不同的傳感器,來采集不同的行業數據(土壤溫度,濕度,ph值,鹽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合作用等) 。
數據采集頻率可靈活調整,并且可遠程設置設備的工作參數。采用獨特的低功耗設計,傳感器模塊大部分處于休眠模式,一方面降低了功耗,另外一方面避免長期供電導致土壤物理性質變化所形成的測量誤差。
網關收取終端節點采集的監測數據,一方面供本地數據分析使用;另一方面,可同時通過運營商網絡(2G/3G網絡),轉發給遠程的信息管理平臺,或者土壤墑情監測云中心,形成土壤墑情監測數據中心,供相關科研應用(這與國家“土十條”的政策要求是相符的)。
在安裝土壤智能采集終端時,需為每個智能采集終端進行編號,且一個智能采集終端對應客戶地塊的某個點位,同一地塊可同時安裝多個智能采集終端。要求信息平臺提供客戶地塊智能采集終端的動態配置,確保智能終端為指定地塊的采集數據,同時將采集數據上傳到信息平臺。
終端配置方式,在信息平臺找到客戶地塊,為該地塊配置對應的采集終端編號、端口、數據格式等。從而實現多個采集終端為多個客戶地塊服務。
通過已配置的智能采集終端,實現智能采集終端工作狀態的動態監測(如:正常、離線、停止、故障等狀態)。從而確保智能采集終端的正常工作狀態,幫助管理人員快速處理智能終端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如:電量耗盡、故障等)。保證土壤墑情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實時性。
土壤智能采集終端通過私有網絡(即:專用定向網絡),將采集數據上傳至網關設備,網關設備再將數據通過運營商網絡上傳至信息平臺服務器。即要求在信息平臺需要一個專門處理采集終端數據的中間件,從而達到實時接收采集數據,通過智能終端采集的指標數據,形成更精確、更實時的土壤指標分析趨勢圖。
生物資產是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有生命的(即活的)動物和植物。
生物性資產的采購和分區域(塊)的入庫管理:
1.需求部門制定苗木需求計劃,經審批通過后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錄入《苗木需求計劃單》;
2.采購部依據審批后的《苗木需求計劃單》進行采購詢價、比價確定供應商進行采購合同的簽訂。合同審批通過后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需求計劃單》錄入《苗木采購合同》;
3.采購部與供應商按照框架合同確定每次訂貨信息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合同單》錄入《苗木采購訂單》;
4.苗木采購到貨后,由使用部門和質量檢驗部門經檢驗合格后交由庫房根據采購合同進行驗收初驗,由生產部安排苗木分配計劃和苗木栽植計劃。并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采購訂單》按區塊錄入《苗木栽植分配單(按區塊)》和《苗木栽植計劃》;
5.苗木栽植計劃確認后由生產部門安排人員到指定區域領取苗木進行栽植。同時需要在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栽植計劃單》和《區塊栽植分配單》錄入《苗木栽植派工單》;
6.苗木栽植后,由盤帶人員進行實物盤點,將盤點結果交由交由庫房根據采購訂單進行驗收入庫,同時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采購訂單》按區塊錄入《苗木采購入庫單》;
7.生產部在苗木日常養護過程中,發現苗木需要移栽、需要育苗移栽、其他移栽等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填寫《苗木養護申請單》;
8.庫房人員根據生產部提交的《苗木養護申請單》填寫《苗木入庫單》。
生物性資產管護與培育管理:
1.苗木栽植
生產部計劃人員根據每次確認的采購訂單信息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采購訂單》編制《苗木栽植分配單》,和《苗木栽植計劃》;
生產部派工人員根據《苗木栽植計劃》下達《苗木栽植派工單》;
2.苗木養護
生產部計劃人員根據庫房按區域入庫的信息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采購入庫單》編制《苗木養護計劃》;
生產部派工人員根據《苗木養護計劃》下達《苗木養護派工單》;
3.苗木盤點
庫房人員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按區域生成《苗木盤點單》;
生產部計劃人員根據《苗木盤點計劃單》下達《苗木盤點派工單》;
盤點人員依據《盤點派工單》進行苗木實物盤點;
4.形態轉換
庫房人員根據生產部盤點人員提交的《苗木盤點派工單》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苗木形態轉換單》。
生物性資產成本歸集及費用分配管理
1.苗木直接成本
財務部根據庫房提交的按區塊《采購入庫單》進行苗木直接成本的歸集。
2.苗木間接成本
財務部根據生產部提交的《苗木栽植派工單》和《苗木養護派工單》進行區塊養護費用的歸集,主要是歸集《勞務成本》;
財務部根據日常在金蝶財務系統中所歸集的土地出讓金、制造費用費用進行歸集,主要是歸集《土地出讓金、制造費用》;
財務部根據日常在《物資出庫單》歸集進行區塊歸集成本,主要是歸集《農藥、化肥、工具》;
3.苗木成本分配
間接費用區塊間的分配:財務人員根據歸集的《土地出讓金、制造費用》按照區塊面積進行分配;
區塊內成本分配(按品種):財務人員根據歸集的《苗木養護直接成本》、《苗木養護間接成本》、《區塊間接成本》按照自定義規則進行分配;
區塊內成本分配(按規格):財務人員根據歸集的《苗木養護直接成本》、《苗木養護間接成本》、《區塊間接成本》按照自定義規則進行分配;
苗木品種、規格成本表:通過區塊內成本分配(按品種)和(按規格)進行自動提取.
生物性資產的銷售及出庫管理
1.市場部根據客戶的要貨需求簽訂銷售合同,同時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填寫《苗木銷售訂單》;
2.市場部根據客戶發貨情況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銷售訂單》生成《苗木銷售發貨單》;
3.庫房根據市場部的發貨指令,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中參照《苗木銷售發貨單》按區塊填寫《苗木銷售出庫單》;
4.生產部根據庫房的《苗木銷售出庫單》安排人員進行苗木實物出庫。
5.生產部在苗木日常養護過程中,發現苗木需要移栽、損壞、自然死亡等情況等在《生物性資產管理系統》需要填寫《苗木處置申請單》
6.庫房人員根據生產部提交的《苗木處置申請單》填寫《苗木出庫單》。
智慧水務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建設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包括:新城區供水管網建設、水閘改造、灌區工程、水庫除險加固等。
2、遠程抄表系統
遠程抄表系統是利用數字通訊技術、微機技術等,實現對城市內智能水表遠程數據采集,后臺數據處理和水表狀態實時監測的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實時抄表功能、自動校時功能、斷線檢測功能、斷電數據保護功能、計費/收費功能和表務管理功能等。
3、供水調度系統
供水調度系統是一個綜合的供水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將自來水公司管轄下的取水泵站、水源井、自來水廠、加壓泵站、供水管網等重要供水單元納入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 借助供水調度系統,調度中心可遠程監測各供水單元的實時生產數據和設備運行參數;可遠程查看重要生產部位的監控視頻或監控照片;可遠程管理水泵、閥門等供水設備。 供水調度系統的總體建設目標是實現工藝流程透明化、生產數據公開化和重要環節可視化,為供水工作的科學調度和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
4、供排水水質水壓在線監測系統
城鄉供水系統,特別是偏遠農村地區,由于供水管線較長,地理環境較為復雜,供水極易造成二次污染;與此同時,企業為追求利潤,污水亂排現象日趨常見,而農村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尚未完備,生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現象也較為嚴重,極易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破壞。因此,供排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應運而生。供排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是一個以在線分析儀表為終端,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時性和可靠性供排水水質信息為核心任務,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并配以專業軟件,組成一個從取樣、預處理、分析到數據處理、存儲及發布的完整系統,從而實現對供排水的在線自動監測。
5、智慧排水防澇系統
1 )排水防澇基礎數據庫
通過查找設計檔案和技術資料、調查收集相關數據等方式對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數據進行采集。采集的內容具體包括設施空間屬性數據與運行管理數據兩大類,空間屬性數據包括:排水防澇設施(主要指雨水口、檢查井(窨井)、排水灌渠、排水泵站、閘閥、截流設施、調蓄設施、溢流堰、排放口)的位置、材質、高程、形態尺寸、拓撲關系、權屬信息、建設年代,以及受納水體如河流、湖泊、濕地等水體的排水防澇功能數據;運行管理數據包括:液位、流量、水質等監測數據,管道錯接、缺陷情況等檢測評估數據,設施狀態、最新養護日期、調度規則等運行數據。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采集的資料進行數據錄入、校核,建立排水防澇基礎數據中心,并在此基礎上,繪制排水系統的拓撲關系圖。
2 )排水防澇管理應用系統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構建高效、規范的排水防澇管理應用系統,實現對嘉禾縣排水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具體功能有:
① 數據庫管理功能:數據庫管理包括對空間屬性數據庫的管理和運行數據庫中新數據的輸入,數據轉換以及數據更新。借助實時設備能方便,及時、準確地獲得并修改排水管網相關的圖和檔案數據??蓪D和數據庫分別進行添加、刪除和更改并確認后存入圖形和屬性數據庫中。系統可與各種大型數據庫鏈接,相互交換數據,通過網絡可以實現信息共享,以便各部門管理,增強系統的交互性。
② 查詢功能:設置多方式的排水防澇檢索功能,進行所需信息的查詢, 查詢到的數據能以數據表格或圖形的方式顯示出來。
③ 統計、歸納分析功能:Arc View 提供了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歸納與統計的方法,歸納統計的對象是表格中的數字型字段,歸納統計可實現如排水管網的管長累加、排水管網的管型統計、管徑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等功能。
④ 空間分析功能:利用圖表分析可把排水管網屬性數據庫中所有記錄或選定的部分記錄圖形化,直觀地反映出排水管網數據間的相互關系;緩沖區分析是研究排水管網空間數據庫中點、線、面、實體自動建立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內的緩沖區多邊形用以分析滲漏等現象;空間疊加分析就是將兩個或多個排水管網圖層以相同的空間位置重疊在一起,經過圖形和屬性運算,產生新的空間區域的過程;拓撲關系分析有助分析各節點上下游的連通性,便于建立排水系統數學模型,對澇情進行模擬驗算及核查。
⑤ 圖形、報表的生成和輸出功能:該功能是將用戶的查詢的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給用戶,以此作為用戶決策的依據。
3 )排水防澇在線監測與預警系統
首先,對嘉禾縣縣城內排水管道內部層積、阻塞等功能性缺陷,破裂、變形等結構性缺性進行現場監測與評估,并錄入排水防澇基礎數據庫內。
其次,對一些易澇點、排放口、典型下墊面出口、主干管檢查井、泵站上游節點、調蓄設施上游節點等關鍵節點的旱季與雨季的水流量進行實時監測,傳輸監測點的實際淹沒深度,在終端計算機上動態顯示出暴雨發生時,各監測點的實際淹沒范圍和水深隨時間變化的值,為縣城排水防澇的預警和決策調度提供數據支撐。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全球有超過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于樓宇。而樓宇中能耗最大的是技術系統和照明,合計占樓宇能源總成本的40%-60%。加快建設以智能樓宇為代表的節能建筑將是未來主題之一。
未來生活智慧化將有力的促進城市建設,智能建筑將是未來城市主要構成環節。同時,通過高度自動化的樓宇管理,將在建筑能耗上得到有效降低,有助于未來社會節能化建設。
農業物聯網一般應用是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 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 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 并且準確地確定發生問題的位置, 這樣農業將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通過運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3G/4G通信技術、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成基于云計算的農業物聯網系統服務平臺,滿足公司各園區物聯網終端建設服務支撐與統一監控管理,提升園區管理能力以及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優勢:
1.能夠實現各個園區生產控制設備狀態的獲取以及數據上傳,同時實現設備的遠程網絡控制,通過預設的參數指標,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狀態的預警,通過短信、微信等模式推送給相關負責人。
2.建設統一的農業生產數據中心,對各個園區數據實時監控,統計分析,實現園區遠程調度職能,為公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3.實現手機終端訪問,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讓農業園區管理更及時更方便。
農業物聯網系統采用物聯網、云服務、溯源技術、3S技術等前沿技術手段,建立基于統一數據中心的資源管理系統,生產控制系統,智能監控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形成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將信息技術與園區生產管理實踐有機融合,滿足快速發展的經營管理需求。
1.設備數據采集系統,通過傳感設備實時采集溫室(園區)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溫度、棚外溫度與風速等數據;將數據通過移動通訊網絡傳輸給服務管理平臺,服務服管理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設備智能控制系統, 針對條件較好的園區,安裝有電動卷簾,排風機,電動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可實現遠程控制功能。園區管理員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控制溫室內的水閥、排風機、卷簾機的開關;也可設定好控制邏輯,系統會根據內外情況自動開啟或關閉卷簾機、水閥、風機等園區機電設備。
3.生產調度指揮平臺,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后,可以實時查詢溫室(園區)內的各項環境參數、歷史溫濕度曲線、歷史機電設備操作記錄、歷史照片等信息;將傳感器采集的植物生長信息生長環境數據自動智能化分析, 傳至數據中心進行分析、決策以及生產調度。
設備狀態預警系統,預先設定適合條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設定值可根據農作物種類、生長周期和季節的變化進行修改。當某個數據超出限值時,系統立即
1.將警告信息以短信等方式推送給相應的園區管理員,提示園區管理員及時采取措施,同時記錄所有數據便于統計分析,為系統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2.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獲取園區作物生長情況及環境改變情況,為突發狀況提供預警及管理操作依據,同時也能對園區安全進行監控。
方案背景: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加快,政府政務工作,特別是民政工作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及作用越來越大,社區信息化服務將會成為未來信息化社會的前沿陣地,因而社區信息化建設更顯示出重要性和緊迫性。
方案價值:
“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既是推進構建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也是促進城市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增強綜合競爭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同時,“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還將對政府節約行政成本、加快推進機構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方案架構:
系統技術架構采用基于WCF的SOA架構。SOA架構設計目標以統一性、簡潔性和透明性為集成,力求達到統一服務調用,統一服務發布和統一服務配置。WCF具有開發的統一性、能夠實現多方互操作、提供高效的安全與可信賴度和支持多支消息交換模式等優點。使用WCF實現SOA,可以利用WCF的靈活性,把業務層封裝,發布為Web服務。這樣可以降低系統的耦合度,加大對未知業務的擴展性。如下圖所示: